新就业形态是当下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近年来,诸暨市聚焦新就业形态全链条保障,积极探索劳动生态、服务体系、维权体系优化打造,有效破解有就业无门槛、有劳动无合同、有风险无保险等问题,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全面“加码”。 一、打造多元服务体系,夯实源头保障 一是畅通政企直通服务。面向新就业形态企业建立线上联系沟通机制、平台企业用工情况线上报告机制等,形成快速有效对接,详细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合同签订等情况,并予以积极引导。近40家企业加入联系沟通群,线上即时解决合同签订、工伤参保等各类问题120余个。二是健全政策扶持服务。积极贯彻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安家补贴、购房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同时多项政策推行便捷兑现举措,如安家补贴“免审即享”,购房补贴创新“房票”形式,全面扶持灵活就业人员安家落户。今年以来,共计发放各类灵活就业政策扶持资金1650余万元。三是开展联动宣教服务。联合行业主管、总工会、医保等10余个部门,组建80余人的“春枫讲师团”,突出新业态从业者关心的合同签订、劳动时间、交通安全、工伤认定等主题开展精准宣传。目前,已组织新业态专题宣传3场,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500余人。 

“春风讲师团”进镇街进园区 二、打造多维就业生态,壮大基础保障 一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4321”工作机制,在全市布局零工市场建设,在镇街设立“就业心驿站”,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确保新业态群体就业岗位无忧。目前,全市已设立“就业心驿站”5家,相关做法获评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竞赛优胜奖。二是落实基础社会保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制度,放开此类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户籍限制,设立灵活就业单独工伤保险,为新业态群体提供更优社会保障。截至目前,共5435名外地户籍人员缴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80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单独工伤保险。三是加大技能培训供给。推进建设技能型社会,组建全市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联盟,着力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大力推进以赛促训,今年以来,全市组织新就业群体技能人才培训15场共1193人次参加。组织相关竞赛3场,3400余人报名参加,共800余人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珍珠饰品制作(串珠项目)技能大比武 
“凯达”订单班开班仪式 三、打造多层维权体系,筑牢兜底保障 一是“一体式”规范。联合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平台企业加强劳动用工关系指导,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等报告制度,规范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协议。对出现违规线索的平台,开展用工大体检,截至目前,已开展用工体检21家次,预警各类劳动纠纷线索30余条。二是“一站式”调解。市人社局与总工会联合在暨阳街道飨街建立“幸福工坊”,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对涉及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因劳动用工产生的劳动报酬、休息、职业伤害等纠纷的调解申请,无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均做到一站式调解。三是“全时段”维权。全市镇街设置24小时投诉咨询电话,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地投诉、全市联动”机制,按照协商调解优先、依法分类处理的原则,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机制。今年以来,收到新业态欠薪举报62起,为78名新业态从业者追讨工资59.12万元。 
企业旁听工伤仲裁庭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