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之窗
【共富绍兴】新昌县创新“全民文化大比拼”解锁文化共富“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01-15 17:01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字号:[ ]


“十四五”时期是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的关键期,也是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第一程。“绍兴发改”特推出《共富绍兴》栏目,展示各地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工作动态和创新成果,在全市上下凝聚共识、营造氛围。本期带来的是新昌县创新“全民文化大比拼”解锁文化共富“新”路径的典型做法。

今年以来,新昌县组织开展“全民文化大比拼”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基层文艺活力,发掘本土文艺人才,为广大基层群众搭建展示才艺、实现梦想的文化舞台,营造“文艺特色村村创、文艺活动月月有、文艺才能人人秀”的浓厚氛围。

从“台下看”到“台上演”,群众登台当主角

一是在踊跃参与中体现活动“原味”。为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一批民间艺人、普通文艺爱好者实现从“观众”到“主角”,达到“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良好效果。本次文化大比拼面向全社会招募参赛人选,报名团队760支,开展村社级、片区级、镇街级、县级大比拼活动53场,参与人数达到10万人次,现场群众达到12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200万人次,点赞量超过108万人次。二是在丰富形式中增强节目“趣味”。为满足不同人群多元文化需求,本次活动节目风格贴近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共设置音乐组、舞蹈组、戏曲组和综艺组4个组别,包含声乐歌唱、器乐演奏、古典舞、广场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绝活等多种形式,在53场比赛中共有参演节目208个,结合专业评委评选和网络平台大众投票人气指数,共产生金奖、银奖、铜奖、人气奖各10名。三是在精雕细琢中提升作品“品味”。为提升节目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文化管家、文艺村长、文化骨干等专业人才作用,采用“1+N”模式,即每位业务干部包联1—2个镇街,全程指导开展大比拼活动。今年全县共对78支文艺团队、960名文艺骨干开展各类辅导排练等活动15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超1万课时,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并创作了《新昌十番》《沃洲莲子行》《罗溪马灯》等一大批原创优秀作品。

从“送下去”到“演出来”,文化活动闹起来

一是在“送文化”中感受文化活动魅力。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惠民工程,连续22年开展“星期三文化下乡”“阳光文化下礼堂”“去礼堂吧”等活动,目前已累计在全县12个镇街、300余个行政村举办调腔、越剧、小品、歌舞等2万余个节目,惠及群众30余万人。持续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打造文化特色“联姻村”,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每年开展文化走亲50场,培育“天姥山下乌兰牧骑”文化走亲品牌。二是在“种文化”中激发基层内在潜力。为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加文化活动,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45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7个,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14家。积极开展乡土文化人才培养行动,培育“文艺村长”“文化管家”60余人,培训文艺骨干5000余人次,扶持自乐班、书画社等文艺团体500余个,实现文化在基层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在“创文化”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天姥文化云”建设行动,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网约+直播”双线发展,推出线上直播活动190余场,开设直播课程600余期,总点击量超10万人次。探索镇街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模式,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从事地域文化挖掘、文化活动指导等工作,目前已有10家镇街综合文化站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开展文化相关工作。

从“富脑袋”到“富口袋”,百姓增收促共富

一是在“以文润民”中涵养文明乡风。发挥文化大比拼活动积极引导作用,通过排练、培训、比赛等文化力量提高基层自治水平,促进乡风文明、邻里和谐、民心凝聚。在活动中重点设置移风易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反诈宣传、垃圾分类等节目,并开展党史文化宣讲,营造人人关心国家大事、人人参与重点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二是在“以文促旅”中彰显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县内唐诗、茶道、宋韵等特色文化,通过剪纸、调腔等形式,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和文创产品供给。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借助全民文化大比拼活动,在里江北、南街、梅渚古村等地推出“碳水三万里 南街遇到你”“宋韵市集”“金秋祈福”等一批“爆点”项目,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9.81万人次,同比增长238.99%,累计营收1375.39万元,同比增长230.47%。三是在“以文富民”中提升群众收入。加快将文化活动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创新推出文化礼堂“创业联盟”,围绕“礼堂+品牌”“礼堂+培训”“礼堂+旅游”运营模式,激活文化礼堂“造血”功能,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的“共富乐园”。目前全县第一批8家“创业联盟”文化礼堂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其中澄潭街道梅渚村引进第三方团队专业化运营乡村旅游业态,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剧本杀、古风摄影、网红直播等活动基地,累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120万元。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