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之窗
【共富绍兴】试点牵引 多维发力 柯桥区农民收入领跑全省

发布日期:2023-04-12 09:0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字号:[ ]


近年来,柯桥区深入贯彻省、市部署要求,围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目标,立足共富星村省级试点创建,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拓宽共同富裕道路。2022年,该区农民收入首次突破“五万元大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605元,同比增长7.4%,成为浙江省“农民收入第一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99。

深化改革,带领农民增收走向快车道

一是深化共富星村省级试点建设,谋划提出共富星村建设,列入全省第二批共富试点、最佳实践。首批8个共富星村创建村全部满星达标。坚持“做大蛋糕”强基础、“分好蛋糕”促共富,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3.27%,其中214个村平均经营性收入339.62万元,较2021年增长21.8%。在2021年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基础上,实现全面消除100万以下的相对薄弱村。二是实施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首次实现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市域跨县市区有偿选位。实施“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有效促农增收,全区共引入社会资本23.83亿元,激活农房建筑面积78.78万平方米,激活土地、山林12675.3亩,增加农户收入11663.08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9031.59万元。三是探索“飞地抱团”促农增收。融合运用参股经营分红、村级物业建购等“强村十法”推动促农增收,如筹资5.128亿元筹建成立“绍兴市柯桥区抱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飞地抱团项目,投运后每村年分成32万元以上。

首批共富星村省级试点满星达标村——柯岩街道叶家堰居

产业促收,助力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

一是扎实推进共富工坊。以培育示范项目、发展共富工坊、联结产业链接为抓手,扎实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已建成109家共富工坊,吸纳农户就就业5700余人次,带动村级增收2000余万元。如平水海丰花卉建成全省首个菊花种质资源圃,棠棣村兰花数字工厂等数字农业项目落地。二是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挥特色农业优势,推动以“一片叶子(日铸茶)、三棵摇钱树(香榧、红豆杉、杨梅)、五朵金花(兰花、菊花、梅花、桂花、荷花)”为代表的“135”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公司+农户”的兴产增收模式。打造“平水日铸”“稽东香榧”“同康竹笋”等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补齐地区发展差距。着力破解南部山区资源要素地域受限难题,引导新业态落地,启动南部三镇25万平米闲置工业厂房光伏整体开发建设,为山区增收再辟新路,运行净收益可超3000万元。平水镇引入“金秋家园·长塘头”康养综合体共富项目,打造王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示范样板。

柯桥区共富工坊——平水镇剑灶村海丰花卉

政策引导,赋能农民增收提升加速度

一是鼓励组建强村公司。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老百姓受惠”的强村公司经营机制,努力构建“区级引导、镇级主导、村级补充”三级橄榄形共富矩阵结构,目前已形成区域联盟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等9种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已成立50家强村公司,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为全区乡村共富注入强大动能。二是实施“柯桥农匠”工程,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平台开设育婴师、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评茶员等10余个技能培训项目,直接帮助500余人实现就业,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农艺人才。以共富星村省级试点带动全域“共富工坊”“未来乡村”建设,新增各类农村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三是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坚决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全区落实结对干部681人,加强机关部门、镇街、村居联动,进村入户,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积极落实帮扶措施,使低收入农户用水、住房安全、医疗、义务教育得到基本保障,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举行共富招商会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