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合作帮扶
山海相连情相依 东西携手结硕果

发布日期:2023-12-12 14:56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字号:[ ]


近年来,绍兴着眼山海资源互补、区域协调发展,以饱满的“排头兵”姿态奋力推进山海协作和对口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迭代,谱写结对帮扶新篇章。

山海共生、绿蓝泼墨。自2003年山海协作工程全面启动以来,绍兴与衢州、丽水等地建立起紧密协作的“朋友圈”。深度合作、互利互惠,共建2个省级产业园、3个消薄飞地、1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全省率先布局滨海新区—开化等4个“产业飞地”,落地总投资280亿元、11个重大“飞地”项目,项目摒弃以往低端化、高能耗产业转移的模式,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携手并进、服务民生,推动农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多领域合作,用实际行动书写“山海情”新篇章,形成了一批具有绍兴特色的经验,生动演绎了“情越山海、惠乐一家”的友谊之歌。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绍兴市县两级分别与乐山及其所辖县(区)结对,在川越千里间筑起了一条无形的协作发展之路。投入帮扶资金5.0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0个,共建产业园区15个,引导49家企业到乐山投资兴业,协力打造“蓝鹰工程”“一品两仓”“百万强村”“组团帮扶”等品牌,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两省省级层面充分肯定。

尤其是今年以来,绍兴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找准与结对地区优势互补的契合点、突破口,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协作、消费帮扶、民生支援和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在互利共赢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组团式帮扶、互动式合作、精准式对接上聚焦用力,实施一批群众叫好的实事项目,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一盘棋”、前后“一条心”,不断增强“图强争先”的工作合力,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压实责任,开创了山海协作和对口工作新局面。


嵊州市:对接侨乡,创新消费帮扶新平台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互为支撑。如何在山海之间,勾勒协调发展之道?嵊州牵手青田,唱好山海互济“大戏”,产业合作稳居“C位”。

青田素有侨乡之称,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得当地西餐行业成熟度高,红酒、咖啡文化盛行。嵊州的西餐市场存在空白,在此之前正宗西餐厅少之又少,将青田西餐文化引进正好填补了嵊州本地的餐饮空缺,而嵊州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力度又可以为青田西餐文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西餐厅项目由嵊州市山海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引进成熟西餐厅品牌,并在嵊州成立公司作为餐厅运营方,共同打造嵊州首家口味正宗、环境雅致的欧烨西餐厅。目前,嵊州已将西餐厅纳入市内疗休养基地,将消费帮扶与职工福利创新链接。

在其余餐饮类型日渐饱和的情况下,西餐厅开设为嵊州餐饮业注入新鲜活力,也促进了本地居民对西餐文化的认识,逐渐形成适合当地口味和用餐习惯的西餐品牌。西餐厅的开设做深做实了消费帮扶、创新开拓了销售模式。嵊州现已开设两家青田进口商品综合超市,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区别于传统的购物体验,西餐厅为本地市民提供沉浸式的红酒、牛排、咖啡文化体验,用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感官体验创设了新型消费模式,拉动嵊州对青田商品的消费,创新了消费帮扶新模式。


上虞区:深情越山海 东西谋共赢

过去一年,上虞同心同向、精准施策,以“结对地所需、上虞所能”为准则,超额完成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等各项指标,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

自2015年上虞区和景宁县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累计安排各类资金超3000万元,援建项目近70个,共建上虞—景宁“消薄飞地”和上标村、秋炉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帮助景宁2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实现长效增收;联合区供销总社线上线下创新开展消费帮扶,今年累计采购助销景宁县农副产品超800万元,为山区农产品打通“出村进城”通道,为全省消费帮扶工作提供“虞景”样本。山海互济,共谋发展,该区着力推动上虞—文成“产业飞地”见实效,已落地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总产值将达120亿元,税收超5亿元。近日,相关对接会举行“产业飞地”收益资金兑付仪式,提前兑付收益600万元。

另一方面,上虞牵手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虞金同心”打造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等金名片。2021年以来,累计到位协作资金1.17亿元,实施项目34个,协调落实计划外政府捐助和社会帮扶资金款物3300余万元,与金口河区5个乡镇、26个村、4个社区、12所学校、8家医院全面开展结对交流。以产业协作补全“产业链”,“虞金”共同探索实践“育建引销”全链条产业协作模式,以道地中药材种植,辐射带动4500户群众,户均“五金增收”3200元,助力金口河创牌夺鼎“中国川牛膝之乡”“中国乌天麻之乡”“中国黄柏之乡”等金字招牌。以消费协作敲开“致富门”,全面拓展“五专五进”消费协作模式,设立“金口金品”品牌,“山里货”搭乘“海上风”进入中高端市场,助力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东部对口帮扶地区销售金口河及四川省内农副产品达1.28亿元。推动“资金输血”变“产业造血”、“单向帮扶”变“互动合作”,从农业到医疗,从教育到科技,资源共享,东西协作、跨越千里,携手互助、共谋发展,共同成就了一段山海相牵、双向赋能、携手奋进的“金虞良缘”。

柯桥区:山海之间,找准发力新引擎

今年是柯桥与江山开展山海协作的第21个年头,也是江山—柯桥山海协作产业园成立11周年,双方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各自优势,形成了山海并利、山海共赢的良好局面。2022年,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5.96亿元,实现“百亿产业园”目标。

目前,双方正接续在飞地产业园开发、产业协作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共建、消费帮扶“五进”、提升“消薄飞地”以及人才培养、教育支持、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开展高质量合作,不断提升协作新空间。柯桥—江山“飞地产业园”成功引进首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宇越光学膜材料制造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75亿元,年税收5亿元。该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动工建设仅用时17天,再次展现了柯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信心决心,刷新了土地摘牌即动工的“柯桥效率”和“柯桥速度”。

在东西部协作方面,无论是结对帮扶藏区的四川省金川县还是小凉山区的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柯桥区秉承“全国先进集体”荣誉,持续打造柯桥“金名片”。柯桥区充分发挥教育强区优势,通过名师课堂、全域中小学校结对、中职学生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和民间慈善基金会公益教育组团式帮扶,成效斐然,协调浙江海亮教育集团进驻峨边“整体托管”,现在,民族中学、沙坪小学均实现从“无人问津”向“受人热捧”转变,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小学英语成绩整体拉升及格线以上,高考成绩连续提升,还有69名学生被爱心结对。在困难群体帮扶方面,柯桥区精准实施残疾儿童“融爱”计划,在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峨边以及小凉山地区第一家儿童康复中心,为县域内残疾儿童就近就便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县,极大地提升了这些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消费帮扶连年升级,柯桥“品康”公司计划三年在浙江开启1000家对口地区农产品连锁店,劳务协作不断增岗增收,9个乡村振兴项目全面开建,不断提升峨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越城区:打造协同圈 描绘新画卷

让山海协作项目在山里落地生根,开出共富花,结出共富果。

越城区以造血功能为理念,持续援建开化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涉及农业种植等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之江同心·山海通”共富行动,打造“山海共富圈”。“开化县华埠镇联盟村安养安置就业服务中心”“开化县华埠镇龙太村村级综合用房”等列入示范点。其中,新青阳村与旭日、溪东、大郡、联盟等5个地域相近村,抱团成立了“田园牧歌”共富联盟,借助联盟村民族共富产业园的建设,使“田园牧歌”驶入快车道。自山海协作消费帮扶开展以来,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已完成帮扶地区销售额达1800万元,实现衢州开化与绍兴越城间的友好交流与对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时光荏苒,越城与四川省马边县情意更浓,两地结对硕果累累。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和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实施帮扶措施,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5个,培训乡村振兴人才4492人次。

在产业合作上,越城区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合作马边共建农业产业园,“东西消费”“西肉东销”,帮助其延伸茶叶、青梅产业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人口受益;在教育帮扶上,持续推动“越马青鸟”工程和青年教师引航计划等品牌活动的建设。在公益慈善上,越城区慈善总会2023年向马边慈善会捐赠10万元,设立马边首个“社区发展基金”,助推马边社区治理发展的新格局。在劳务就业上,“乐在浙里”助力就业增收,“蓝鹰工程”“彝领技工”等劳务品牌成为特色创新项目。此外,3年里,涌现出了“越马青鸟”兜牢慢病防线,“边货入城”深化消费帮扶,“越马情深”助推文旅崛起,教体“越马连心”教育提升工程、“火种计划”、“引航工程”三大工程促进教育提升等一大批帮扶品牌。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