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生态海岸带西起杭绍边界、东至绍甬边界,全部海岸线24.1公里(腹地的曹娥江沿线两岸16公里),总规划范围约40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设范围约200平方公里,是打造杭州湾南岸高品质空间环境的核心组成与重要节点。
江湾交汇、格局清晰建设空间充足。海岸带区域可利用空间十分充足;水网湿地纵横密集,湿地资源广布,杭州湾花田小镇景观独特,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一江、一湾、一平原”的自然地理格局清晰,空间利用潜力巨大。
大闸风景、千年古镇特色文化丰富。建有曹娥江大闸水利风景区、海塘文化公园、围涂赋碑、钱塘镇海等治水围涂文化景观资源,拥有具有千年历史的浙东海防重镇——沥海所,为绍兴滨海特有的古镇文化资源。 滩涂围垦、海塘防护安全基础良好。全市滩涂围垦历史悠久、成效显著,现有100年一遇一线海塘25.86 km,二线海塘22.95km。各类海塘为生态海岸带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支撑。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依据《浙江省生态海态海岸带建设方案》,坚持边谋划、边实施,会同杭州宁波起草形成《杭绍甬产业创新带战略研究》,谋划共建杭州湾产业科创融合示范走廊、产业数字融合示范走廊、产业都市融合示范走廊。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完成《绍兴市生态海岸带建设总体方案》,重点打造滨海“江湾汇流主题区”和曹娥江“一江两岸主题区”,积极创建滨海都市型生态海岸带示范段,构建杭州湾地区滨海品质生活共享新空间。 一是增绿,打造向海生长的绿色载体系统。构建以曹娥江、杭州湾为本底的“一纵一横、江湾汇流”生态廊道系统,推进海塘安澜工程,提高海塘的多功能融合。制定杭州湾海洋生态环境基本情况调查方案,启动绍兴市美丽海湾建设研究编制工作,系统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
二是联通,打造滨海杭州湾南岸综合枢纽。深度参与贯穿钱塘、滨海、前湾三大片区的环湾顶通道体系谋划,杭绍甬智慧高速加快推进,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可研获批,加快推进绍兴新港枢纽项目前期。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滨海线骑行绿道,省级绿道3号线(环杭州湾滨海线)与海塘安澜工程同步实施(前期阶段),5号线(曹娥江线)已完工。
三是转型,打造曹娥江两岸城市风光带。全力推进印染化工企业跨区域集聚后的提质增效,5大印染组团基本建成,9个化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大数据监管数字云平台、环境数字化驾驶舱、水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污染源工况用能耗监控系统等,加快打造一批未来工厂、绿色工厂,构建绿色智造产业体系。加快曹娥江两岸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淘汰搬迁力度,完成《曹娥江两岸规划评估》和《曹娥江两岸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研究》,推动曹娥江两岸产业整体优化升级。
围绕生态提升、智慧塑造、时尚升级三大核心领域,重点推进28个项目,总投资超940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约520亿元。其中,滨海科技城总投资60亿元,一期精准医学产业园建设完成85%;绍兴植物园项目总投资58亿元,正在进行方案深化完善;总投资45亿元的中科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和总投资21亿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迁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曹娥江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10亿元,展厅部分已完成建设。
一是协同共建。围绕“新区、新空间、新起点、新时尚、新未来”“五新”特色,加强与杭州钱塘、宁波前湾生态海岸带先行段规划方案对接,建立规划建设协同机制,发挥串联作用,预留设施建设衔接接口,建立建设经营协同机制,联动杭甬提升杭州湾南岸整体空间品质。 二是项目先行。聚焦建设滨海“江湾汇流”和曹娥江“一江两岸”两大主题区,发挥滨海新区、柯桥区、上虞区属地主体作用,落实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先行推进美丽湾区、绿道网络、滨海副中心、曹娥江两岸风光带、未来社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 三是要素保障。以“未来城市实践区”理念加快滨海区域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动有关内容和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落实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积极争取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省级补助资金,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为生态海岸带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