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嵊州市发改局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争先创优、强化投资、深化改革、服务民生等方面多点发力、逆势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集中表现在: 复工复产抢时见效。克服重重困难,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在2月底全部实现复建,复工复产走在全省前列。纾困解难精准有力。制订实施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五减”行动方案等,推动全市完成“五减”18.68亿元,创历史之最,列绍兴第一。获评四季度全省“最佳实践”案例(政策领域)。经济发展企稳向好。二季度以来,全市GDP增速由负转正,且三个季度连续保持回升势头,全年增长2.7%。借智借力、谋划编制《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非常之举促项目。进一步健全项目分类管理、晒比、考核、市领导联系、市领导协调会商、专项督查等六大工作机制。研发重点建设项目在线监测系统,探索“互联网+项目”服务新模式。以非常之策保要素。全年列入省级及以上计划盘子项目30项,会同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争取到各类土地指标1957.05亩、中央和省级资金438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9.11亿元、一般债券6亿元、企业债券28亿元、特别国债4.34亿元,要素资源争取创历史新高、居绍兴前列。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立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嵊州市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落地落实。2020年,我市在全国县(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列81位,比上年跃升10位。平台提升再上台阶。出台《嵊州市2020年“平台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并有序推进。开发区排名上升至省级经济开发区前八位。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列入省级试点。嵊州高端智能厨电集群产业链入选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三界镇被列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试点。审批服务不断提速。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审批实现率保持100%,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最多60天”稳步推进,项目前期“一件事”改革稳步推开。 全力保供稳价。疫情期间调运大米、面粉等各类生活物资3234吨,有效抑制三次哄抢粮食行为。落实110吨冻猪肉分批次投放市场,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完成1900吨新增成品粮储备任务,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日应急加工能力达300吨。保障粮食安全。完成20700吨市级储备粮油轮换工作,5500吨早稻收购任务和8100吨晚稻订购计划。狠抓节能降耗。为嵊州市东开光电LED封装新建项目争取到用能指标4.5万吨。成功列入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试点。收官对口合作。东西部扶贫协作24项指标提前完成,拨付财政援助资金1758万元,对口帮扶地区消费扶贫4018.2万元。山海协作14项指标全部完成,拨付援建资金282万元,消费帮扶779.0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