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体制改革
绍兴市“五抓五新”全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18-02-22 10:24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字号:[ ]


  2017年以来,绍兴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针对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性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紧紧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以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为重点,全力推进30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
  一是积极推进一体化、集成式、下沉式审批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优化涉企审批事项流程,全面应用2.0版本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一体化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投资项目审批“菜单式”服务机制,全年共1344个项目进入各类高效审批流程,约占总项目数的35%。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覆盖面扩大到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等8个版块,实现受办分离、集成服务。推进乡镇中心建设,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二是着力推进标准化、网络化、容缺式审批,让群众少烦心。落实标准统一,出台“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修订办事指南,实现“一事一指南”“一窗一清单”。推进数据共享,建成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明信息等8个电子证照库并实现共享。借助网络,实现企业设立“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实现24小时登记服务,至目前已办理7000余件。推行容缺受理,全市已实现容缺受理事项4005件,受理比率80.2%。
  三是高标准、大力度、全市域推进,擦亮具有绍兴特色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招牌。全市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8773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总事项的97.9%,实现率居全省前列。柯桥区承担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和一体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两项省级试点,“中介超市”绍兴样本、税务服务“至少去一次”、诸暨市“一证通办一生事”和“探索容缺机制”四项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四季度对全市1058家样本企业监测显示,“最多跑一次”改革6个事项的满意度均超过9成,平均为92.9%,呈逐季上升趋势,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二、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创造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善试点推进机制。研究出台《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重点传统产业分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形成市级抓综合试点、县级抓分行业试点的工作局面。柯桥区获批创建国家级纺织印染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
  二是健全重点产业整治提升机制。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和“绿色、高端、安全、智慧”的印染、化工产业发展目标,落实区、县(市)责任,开展对标整治,加大督查力度,全市完成印染企业整治182家、化工企业整治183家,整治提升“低小散”块状企业(作坊)2729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54家。
  三是建立平台改造提升机制。研究制定《绍兴市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发展集聚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园区绿色化为目标,分两步走提出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281个其他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路线。通过改造升级,一批中小企业依靠产品创新成为细分行业中的领头羊,9月,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千人大会在我市圆满召开。
  三、抓好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试点,壮大领先新优势
  2016年,我市A股上市企业45家,数量列全省第3位、全国(境内)第13位(新浪财经),城市资本竞争力优势明显。大力实施省级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试点,编制实施意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2017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9家(累计7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29家(累计85家),均居全省前列。此外13家上市公司实现证券融资,募集金额126.53亿元;20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交易金额112亿元。在全省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经验交流。
  四、抓好市区融合和跨县协同,提升城市新品质
  一是推进市区融合。按照“同城化、一体化”建设目标,抓住规划、改革、政策统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促进市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镜湖新区为中心、三区融合的大城市格局,出台《2017年市区融合工作清单》,推进44项清单任务,不断提高城市能级。经过努力,逐步实现以“最多跑一次”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融合、市区招生融合、供水供气融合、医疗卫生力量配置融合、公共交通融合。
  二是推进嵊新协同。出台《嵊新区域协同发展2017年工作责任清单》,提出五方面28项任务,统筹推进嵊新交通、产业、能源、文教医卫等重点领域共建共享。1、编制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嵊新区域空间协调规划》和《义甬舟大通道嵊新区域通道经济发展规划》。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甬金铁路嵊新段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3、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以领带、轴承等产业联盟为基础的嵊新制造业联动机制。4、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连接嵊新的51路公交已开通,两地开展教育、卫生异地交流。5、推进环境共治,嵊新两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统一纳管处理二期工程抓紧建设,预计到2018年6月建成运行。
  五、抓好补齐民生短板,树立民生事业新标杆
  一是建立健全民生事业投入增长机制。2017年我市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科技、农林水等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78.6%。
  二是基础教育保障有效落实。六个区、县(市)均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7.5%以上。
  三是医疗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积极贯彻落实“双下沉、两提升”,有效推动分级诊疗,成功创建全省分级诊疗改革试点市。全面实施市区统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全市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四是深化全国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提前一年实现全市城乡2406个社区和行政村照料中心全覆盖,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94分高分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为打造绍兴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金名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是全面落实农民增收机制。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实施六大增收行动26条增收扶持政策,预计20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02元,同比增长8.5%,高于城镇居民增速0.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0。
  六是建立低保标准城乡统筹机制。新昌县将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升至673元,与嵊州市持平,至此,我市全面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