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统领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
一、经济运行“稳走缓升”
主要指标低位小幅震荡,小步稳走,出现缓慢回升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51.5亿元,增长4.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2%,第二产业增长4.2%,第三产业增长5.8%,三次产业比重为4.4:49.2:46.4。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春夏粮食播种面积82.73万亩,春粮产量7.23万吨;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4万亩、在建10.97万亩;落实省级以上粮油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6个;蔬菜播种面积55万亩,新建“菜篮子”基地520亩。农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有新突破,启动培育主导产业集聚区2个、特色农业强镇5个、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1条、市级示范性全产业链10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四。
2、工业经济缓慢回升。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58.1亿元,增长4.2%,较一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37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升,回升面达 59.5%。从效益看,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31.2亿元,增长1.5%。从用电量看,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35.58亿千瓦时,下降1.6%。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上半年我市PMI指数均值为50.1%,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处于扩张状态。
3、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6.3亿元,增长13.1%,比一季度提高4.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上升4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3.8%和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民间投资增长 4.7%,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越商回归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6月共计回归引进省外资金14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3.4%。
4、消费增速逐月回升。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2.33亿元,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4和4.3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76.07亿元,增长8.1%。电子商务完成网上零售117.1亿元,增长36.2%,比全市面上消费增速高25.7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看,汽车类虽同比下降0.9%,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自3月份扭跌转增后,一直保持小幅增势,增长5.2%。
5、外贸降幅逐步收窄。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55.0亿元,下降4.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6.8亿元,下降2.5%,进口68.1亿元,下降22.1%,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6.1和11.4个百分点。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等重要商品出口分别增长0.7%、-4.3%和-5.3%;从出口市场看,对欧盟、东盟出口分别增长4.5%和3.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351.1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44.6%。
6、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5.6%,增长8.4%,高于年初目标1.4个百分点。从构成看,税收收入增长6.7%,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19.3%。从行业看,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5%和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5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1.3%,占总支出比重达78.0%,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二、重点领域“难中有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环境考验,攻坚克难,主动作为,紧扣目标,狠抓落实,努力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取得了七个“新进展”:全市域、大市区推进有新进展。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修编;贯穿全市的交通工程顺利实施,杭绍台高速全面开工;三区融合加快推进,孙曹公路路基完工,32省道改建项目和绍三线北延项目开工,群贤路东延工程全面启动,三区公交一体化方案已经形成;轨道交通有实质性进展,城市轨道交通一期规划正式获批,杭绍城际铁路试验段开工建设;诸暨实施“北承南接”战略,谋划建设临杭(州)产业园和“诸义(乌)产业联盟园”;制定嵊新区域协同发展年度工作责任清单,有序推进30项任务,开通嵊新公交线路,启动嵊新经济合作区谋划建设,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和上虞-嵊州-新昌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展顺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新进展。制定出台《绍兴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16〕32号),提出六方面87项重点任务。去产能方面,制定实施推进印染产业跃升的20条工作举措,对87家印染企业、57家小化工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同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1435家。去库存方面,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55.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销售额279.6亿元,同比增长16%;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为13.28个月,较2015年12月底减少2.64个月。去杠杆方面,直接融资持续增加,1-6月,直接融资总额313.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上市公司融资126亿元。降成本方面,出台“企业减负25条”,从降低税费负担、生产运行成本、财务成本等多方着手,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4.15亿元。补短板方面,根据《关于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的行动计划》,加速推进8方面30项任务。创业创新要素集聚有新进展。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87.7%和30.7%,增幅均居全省首位,新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新增10家企业入选浙江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榜单,数量居全省第三;出台“人才新政20条”,进一步加大对紧缺高端人才和团队的资助,上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51万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放市级审批权限12项,在全省率先做到市县同权登记;新增市场主体3.97万家,其中小微企业8722家。龙头企业扩张有新进展。企业上市顺利推进,新增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1家;6家企业开展7次并购,交易金额52.93亿,8家企业公布并购预案,涉及交易额达130亿,如万丰科技3亿美元并购美国焊接机器人厂商PASLIN公司。特色小镇培育有新进展。上半年,9家省级特色小镇完成产业投资41.88亿元,新入驻企业数10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02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303.5万人次。绍兴黄酒小镇客厅开门迎客,e游小镇游戏体验中心开工建设,袜艺小镇电商集聚区和袜业智库建成启用,万丰航空小镇动工兴建,与国科大签订建设“国科健康小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新进展。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16.9%;接待国内外游客4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6%。一批高端文化旅游项目顺利推进,特立宙动画打造的《大禹宝藏》动漫电影成功上映,镜湖乐园梦幻水世界、柯桥东方山水乐园、诸暨龙太子欢乐谷等一批航母级园区相继开业,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业转型跃升新动能。生态环境改善有新进展。上半年,省对市24个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地表水124个交接断面中达标断面88个,同比增加16个,达标率为71.0%;国控点PM2.5均值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8%。
总体看,二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好于一季度,但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回升幅度不大,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出现分化,实体经济仍处于低位,尤其是GDP增速偏缓、产业投资偏小、企业信心偏低、产业层次偏低、市场需求偏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下半年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