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经济运行
2014年一季度绍兴市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4-05-23 00:00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字号:[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处于平稳增长区间,但部分指标增长放缓,总体上呈现“开局平稳、压力加大”的态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实现平稳增长,但部分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2%,居全省第六位,位次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0.7%,第二产业增长7.0%,第三产业增长8.1%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春粮种植面积36万亩,有望实现增产;早稻种植面积44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282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明前茶形势较好,但受禽流感疫病影响,畜牧业形势严峻,家禽滞销严重,生猪价格跌幅较大,下降超过20%

2、工业增长稳中趋缓。全市各级各部门及早谋划、提前部署,力促企业及早开工复产,节后第一天市领导分赴联系点走访调研,带头开展“走亲连心、助推‘开门红’”活动。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4亿元,增长5%;工业用电量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加快10.4个百分点;35个工业行业中有23个实现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产值分别增长9.3%10.7%

3、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亿元,增长12.6%,增速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仍是主力,实现零售额71亿元,增长17.9%,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27%;金银珠宝依然旺销,零售额增长65.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止跌回升,同比增长7.8%,扭转了去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积极推广“老绍兴、最江南”品牌,1-2月实现旅游业外汇收入2721万美元。

4、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效投资工作,召开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暨“项目推进年”动员大会,举行“双百双千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赴杭举行重点项目推介会暨金融合作对接会,完成直接融资51亿元。编制完成“双百双千”工程项目计划和2014年重点项目计划,制订“项目推进年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积极开展项目督查和推进工作。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6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7%;服务业投资增长29.4%,快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2%。民间投资势头良好,增长18.4%,占投资总量比重达到7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越商回归稳步推进,共引进回归项目77只,实到资金36.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

5、外贸出口低位增长。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展,组团参展华交会,同时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年内已累计下跌超过2%,有利于我市出口后续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0.1亿美元,增长14.5%,其中出口62.5亿美元,增长1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6.5个百分点。新批外资项目22只,实到外资1.1亿美元。

6、存贷款增长放缓。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821.8亿元,存款余额6613.7亿元,余额存贷比为88%;新增贷款177.6亿元,新增存款152亿元,增量存贷比为117%,其中新增贷款同比少增44.9亿元,新增存款同比少增426.8亿元。存款同比大幅少增的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流动资金固化,异地投资现金回流难;二是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对存款的分流;三是受监管影响,表外业务增长缓慢造成保证金存款下降,存款回报水平下降导致存款滑落。受存款下降和存贷比管理等因素影响,贷款增长也明显放缓。

7、财政收支总体平衡。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9.4亿元,增长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6亿元,增长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亿元,增长1.4%,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4%

8、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涨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五涨三跌,医疗保健、食品等价格涨幅居前。

(二)主要特点

1、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小组,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的分工。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柯桥区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经验,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项工作重点,向各区、县(市)下放15项市级权限。启动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调整完善市与越城区和市直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改革。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注册量增长迅速。

2、继续推进转型升级。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印染5048万米、落后化纤2.7万吨,规模以上工业用能总量下降2.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3%。组织实施以“八倍增、两提高”为重点的“科技领航”系列行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增幅达到49.1%,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2.6%,快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8.9%,新昌县尤为突出,占比达到50.5%。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各专项规划抓紧编制,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82.9亿元,增长7%,快于工业投资2.4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7.3%。工业投资更趋理性,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0.2%,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成为亮点,以“310”工程为抓手的项目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服务业投资增长29.4%,增幅高于工业投资24.8个百分点。

3、主动应对企业危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和应对企业风险,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特别是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排查打击一批违法行为,明确银行不准抽资惜贷、更改担保条件等要求,提出分类帮扶处置危机企业的措施,市银监分局等部门出台了对银行业监管的16条意见。各区、县(市)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企业及企业家欠费、欠息、欠税、欠工资以及民间借贷、移居国外等情况的监测。有关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出台了化解企业危机的政策意见,部分区域的企业危机得到有效控制。

4、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大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制定绍兴城市发展战略纲要,集聚国内外专家召开城市发展战略纲要论证会,为新一轮发展增强信心和后劲。加快市区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公交一体化,抓好市区主干路网建设,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之间连接道路加快建设。大力推进水城建设,开展清理垃圾河、黑河、臭河大行动,加快鉴湖、浙东古运河等水岸环境整治,开展迪荡湖、青甸湖等八湖生态景观建设。成功举办兰亭书法节。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企业活动,着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存在问题

1、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重。企业家发展信心不足,投资实业的热情不高。一是以纺织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适应复杂形势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低水平;工业增加值虽增长5%,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虽增长13.8%,但剔除一家企业土地转让收入影响,实际增幅仅为5.3%;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35个行业中有11个出现负增长,特别是纺织、化纤、医药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3%0.6%2%,有色金属加工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行业利润分别下降32.2%29.6%26.1%;企业亏损面有扩大趋势,亏损工业企业973家,同比增加149家,亏损额8.2亿元,亏损面达到23.7%二是刚性成本不断上涨。用工难、用工贵矛盾依然突出,用工成本逐年上升,一线员工提薪幅度普遍在15%左右;融资成本高企,综合融资成本仍在年息1分左右的高位;环保成本显著上涨,据印染企业反映,煤改气后针织布印染成本每吨增加1000元左右,每台定型机染色成本增加100万元/年。

2、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季度,全市固定投资增长15.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一是工业投资压力较大,仅增长4.6%,低于全省平均4.6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6.4个百分点。二是大项目、好项目数量不足,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比上年减少63项,起点高、块头大、分量重、带动作用明显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数量也不多。三是房地产投资趋于回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2%,增速同比下滑16.3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下降43.9%,下阶段房地产投资可能进一步回落。

3、运行中存在风险增多。一是产能过剩风险。化纤、薄膜等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如PTA行业整体开机率不到60%,薄膜业开机率在70%左右。行业内企业效益虽较去年略有好转,但不少企业仍处于无利甚至亏损状态,预计这种情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企业资金链承受高压,随时有断裂可能。二是与房地产关联的实体企业风险。我市不少房地产企业是由制造业企业设立,房地产领域风险与实体经济领域风险密切相关,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和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影响,此类企业更需引起关注。三是担保链风险。担保链衍生的风险依然较大,担保链内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同时,原先互保企业撤保脱保现象明显增多,许多小微企业因新的担保条件难以落实而无法转贷、续贷,融资担保瓶颈突出。四是金融领域风险。由于企业出险现象时有发生,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压力持续加大,银企间互信基础弱化,银行抽贷、压贷现象比较明显,投资主体获取贷款的难度增大。3月末,在大量核销、转让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全市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28.3亿元,不良率较年初增加0.42个百分点。同时,银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5.6%

4、市场需求疲软。一是外贸出口不确定性较大,全市出口虽增长11.2%,但高新区一家贵金属贸易企业就拉动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剔除其影响,实际出口增速仅为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我市企业在华交会上达成意向成交7420万美元,比上届下降6%二是房地产市场疲态初显,房价下降的预期逐渐形成,一季度,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8.0% 17.7%,目前市区商品房库存量为285万平方米(为2012年两倍),去库存须花28个月(按2013年销售速度计算)。

二、下阶段发展形势判断及重点工作建议

(一)发展形势预测

国内外宏观形势错综复杂,我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1、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发达经济体处于稳步复苏期,新兴经济体处于增速减缓期。根据IMF等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好于去年。美国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可能在10月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形势有所好转,但全面复苏依然任重道远;新兴经济体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美国即将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外溢效应等因素影响,风险逐渐累积,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此外,克里米亚局势将对周边国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3,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虽为去年11月来首次回升,但回升势头较弱;对我市参考价值较大的汇丰PMI48,为8个月来最低,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然而,国内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回旋空间很大,且有一定政策储备来应对经济波动,预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继续维持原状,主要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微刺激”政策托底经济增长

3、我市经济处于加快发展期、新局开创期、矛盾多发期。顺利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嘉绍大桥、杭甬高铁和杭甬运河建成启用,区位优势极大提升;新一轮改革全面启动,发展动力和后劲不断增强。但当前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仍需稳固,国内外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够强,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有效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和风险仍然值得关注。

(二)重点工作建议

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要围绕改革创新促发展,求真务实惠民生的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改革,落实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赶超意识,咬定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扩大投资稳增长。强化有效投资在拉动增长、推进转型、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抓有效投资的信心和决心。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大力开展“项目推进年”系列活动;紧抓政府性项目投资不放松,全力抓好既定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充分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促进产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进越商回归,筹备召开第五届越商大会,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真正引进一批大商、好商;加快谋划包装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特大项目。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加快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积极实施“双百双千工程”,围绕“两江十湖一城”等重点区域,尽快形成水城形象。以交通项目为纽带,促进越城、柯桥、上虞深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城市快速干道、快速公交,抓紧建设市区高速环线,加快实施329国道、104国道提升工程,加快在三区之间同步开行公交。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借鉴先进理念,邻学杭州、内学上海、外学新加坡,大力整治城市乱象,强势推进三改一拆,积极实施交通治堵。

2、改革创新调结构。按照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创绍兴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决定,强化改革措施,细化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良好开局。突出改革重点,加快梳理政府部门权力事项,扎实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完善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积极争取更多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开展各具特色的试点,并适时总结推广。努力把握成为国家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服务业“310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新业态,打响“老绍兴、最江南”品牌。继续抓好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全面实施“八倍增、两提高”十大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政产学研合作

3、优化环境强信心。组织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出台系列帮扶政策,打响提振企业信心的“组合拳”。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企业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着力做好土地存量挖潜文章,稳步推进城镇低效土地利用、低丘缓坡开发等试点,深化城镇土地使用税试点改革,积极向上争取资源,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央预算内专项。全面开展金融支持经济百日服务行动,深化政银企三方互动合作,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强地方法人性银行和融资平台。深入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启动建设国际人才村,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绍兴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政银企齐心协力的团结面貌,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信心。

4、防范风险保稳定。围绕“确保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按照“属地负责、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方法,妥善应对、积极化解企业风险。政府要出台各类政策,按照“帮扶一批、协调一批、处置一批”的思路,出台企业分类解困方案;鼓励创办担保公司,设立应急贷款周转基金和并购重组基金。司法部门要排查打击一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随意抽资的外地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受理和审判进度。银行要加大支持企业力度,按“保存量、优增量、降不良、扩总量”的思路,加快转贷速度,落实市政府关于合理确定房地产抵押价值的指导意见,取消名目繁多的各项费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企业要树立发展信心,加强诚信经营,积极整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其中优势企业要开展收购兼并,压力较重企业要进行瘦身强体。通过政、银、企通力合作,积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