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经济运行
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10-07-22 00:00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字号:[ ]


201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报告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经济保持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区域经济在转型中实现整体复苏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74.40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58.0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740.8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475.49亿元,增长13.1%。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巩固,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产业发展趋于协调。(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我市农业克服灾害天气影响,实现总产值89.22亿元,增长2.8%;全市春粮和夏粮播种面积分别为32.46万亩和76.01万亩,同比增长6.1%和1.7%;完成单体投资100万元以上升级投资2.28亿元,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57%。(2)工业转型实质性推进。启动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印染、精细化工和黄酒等行业的整合提升工作,全市工业在调整中发展。1-6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42.40亿元,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7%;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730.44亿元,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38亿元,增长45.7%。(3)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三产服务业增长13.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同时,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9.93亿元,增长33.4%,比去年全年增长提高 11.7个百分点。105只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2.41亿元,完成率达46.3%,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11.5个百分点。
  表一:五大产业转型和增长情况
  产  业 2009年上半年 2009年全年 2010年上半年
   占比% 增长 % 占比% 增长 % 占比% 增长 %
  一、纺    织 40.2 2.1 41.1 7.4 38.1 19.5
  二、机械电子 18.8 -4.7 19.5 6.5 21.2 36.7
  三、医药化工 10.7 -13.6 10.3 3.5 11.0 25.8
  四、食品饮料 2.8 3.2 2.3 -5.4 2.2 -6.5
  五、节能环保 3.3 -4.7 3.4 -4.1 3.4 26.6
    
  注:占比为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
  ——需求增长总体良好。(1)投资增长超出预期。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增速一改前几年落后全省的状况,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1.71亿元,增长21.3%(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性投资326.96亿元,增长14.1%(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均为近年来最好。同时,随着经济复苏,民间投资增长也平稳加速,1-6月全市限额以上民间投资增长28.1%,高于国有控股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2)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33亿元,增长19.1%,比去年全年提高3.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一枝独秀,1-6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销售增长42.0%。(3)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5.21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7.2%),比去年同期增长37.0%,其中出口96.23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15.7%),比去年同期增长39.1%。纺织服装出口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提高1.7和1.6个百分点。
  指   标 2008年上半年 2009年上半年 2010年上半年
   总  值 增长 % 总  值 增长 % 总  值 增长 %
  全市生产总值 1027.19 10.2 1058.18 6.8 1274.40 12.1
  工业新产品产值 561.13 21.8 589.94 7.3 730.44 26.1
  工业利润总额 117.72 27.8 108.77 -7.9 156.38 45.7
  地方财政收入 84.68 23.6 86.01 1.6 106.50 23.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428.21 15.5 471.44 10.1 571.71 2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5.95 19.8 337.95 14.2 401.33 19.1
  外贸出口总额 83.16 38.9 69.20 -16.8 96.23 39.1
  表二:主要指标恢复增长情况
  注:新产品产值和利润总额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1)财政收入逐步提高。1-6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7.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50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3.8%,比去年全年提高8.2个和12.1个百分点。(2)信贷增长趋于平稳。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99.28亿元,余额增长22.0%,比去年全年回落10.4个百分点,但高于2008年末19.1%的增速。(3)市场价格有所上涨。1-6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但5月、6月两月环比价格指数下降,显示涨势趋缓。
  (二)民生状况在发展中不断得到改善
  今年以来,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民生保障同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创业和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制订出台《关于延长扶持政策继续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注册企业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市新增内资企业5656家,增长22.1%,注册资本增长67.9%;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18家,增长110.71%,注册资本增长55.24%。(2)创业信心继续强劲。二季度绍兴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点,虽比上季度微降,但仍继续运行在“较为景气”区间。人力资源市场反应需求旺盛,第二季度求人倍率 为1.24,继续维持需求高位。(3)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2%。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和扶持力度,今年在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7.9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市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5608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42元,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2410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69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8元),增长14.3%。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强。(1)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0.5%。从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调高为每月980元/人;从9月1日起,市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调高为每月400元/人,农村调高为每月300元/人。(2)农村住房保障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改造建设农村住房28769户,完成改造建设面积55.793万平方米,动工建设200户以上集中边片示范性项目6个。(3)主要保险扩面完成年度目标。截至6月底,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25%、152.14%、138.2%、124.53%和312%。(4)医保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前期的筹备,从7月开始,绍兴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跨县市刷卡。(5)维稳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安全生产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重大活动、敏感时点的社会环境稳定有序。
  (三)城市建设在统筹中继续均衡推进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是绍兴调结构、促转型的一个着力点。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以“三年建设计划”为载体,着力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1)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滨海新城管委会和新城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滨海新城纳入省级大平台建议总体规划,《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已通过省规划办审议并上报省政府,“十路三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始起步。(2)袍江新区率先升格。今年4月袍江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绍兴市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此同时,绍兴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绍兴县、诸暨市和嵊州市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3)中心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今年是绍兴建城2500年,同时第六届世合赛在我市举行。为此,我市举行了“迎千年盛典、办合唱比赛、创文明城市”一系列活动,城市道路、城市环境、城市风貌和城市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9.9亿,完成年度计划的46.0%,完成率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1)投资进度总体良好。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44.1%,民生保障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48.0%,服务业提升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45.6%。(2)续建项目完成计划过半。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69.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1.4%。嘉绍大桥陆地区引桥桩基、承台、墩身全部完成,绍诸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形象进度达到70%,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段及绍兴柯桥站建设工程征迁工作基本完成。(3)后续项目筹备顺利。全市36个项目前期工作总体进展良好,绍兴市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南片拓浚工程等4个项目已完成项建书批复,22省道陈宅至枫树头段改建工程等5个项目正在编制项建书。
  ——大城市建设联片推进。(1)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市共建机制进一步完善,镜湖核心区块建设进一步加快,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顺利开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扩建工程等三高校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解放大道延伸工程、环湖路建设工程等完成形象进度50%以上。(2)区域统筹发展进一步深化。制订出台《关于创新绍兴滨海新城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按照“整体规划、分片推进、创新体制、合力共建”的原则,统筹推进江滨区、袍江工业区、绍兴县滨海工业园区和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发展。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嵊新区域集约发展的意见》,启动统筹嵊新区域集约发展规划纲要和嵊新城市组团发展协调性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协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嵊新区域发展格局。(3)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出台《关于创新中心镇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人口集聚的若干指导意见》,启动建设39个中心村的试点工作,完成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加快中心村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和跨村、跨乡镇(街道)的集中居住区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
  (四)体制机制在创新中加快改革步伐
  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快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工业转型升级改革试点顺利启动。(1)试点方案正式获省政府批准。《绍兴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经省政府正式批复后,制订了实施计划,分解了40项任务,启动了重点领域改革。(2)产业整合和布局调整率先启动。市区二环线内一期(65家)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搬迁基本完成,印染企业向绍兴县滨海工业区集聚、精细化工产业向上虞杭州湾工业区集聚、黄酒产业向鉴湖水系集聚工作全面启动,“三高一低”企业、“五小”企业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镜湖企业总部动工建设。(3)配套政策制订出台。积极引进大院名校来我市建设创新载体,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创投公司与300多企业对接。稳步推进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等省级产业集群示范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百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启动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 ”,加强人才服务和保障。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继续深化。(1)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鼓励农民进城镇居住的若干意见(试行)》,鼓励和吸引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市、城镇、中心村落户。(2)金融创新积极推进。上半年,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家,增资扩股2家;新增上市公司上市3家,再融资4家;黄酒集团发债进展顺利,诸暨8家企业首发浙江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各县(市)新农村建设公司先后建立。(3)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成效。阶梯式水价、高能耗差别电价改革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全面推行,市区累计已有600多家单位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金4000余万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1)“四减少”审批制度改革 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以来,按照“精简、效能、合法、合理、便民”的原则,清理规范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审批前置条件,规范了审批环节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2)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政务监督系统建设,完善效能投诉网上办理系统。(3)推进行业协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的改革。出台《关于开展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商会转移试点的实施意见》,启动部门试点,将原政府部门承担的行业统计分析、行业规范制订、新增产能审查等15项非行政许可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
  二、当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判断
  (一)发展中的存在主要问题。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突出问题。上半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三大需求增势良好,转型升级推进顺利,但由于长期积累的产业层次低下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一些指标排名在全省靠后。
  ——效益低下仍无根本好转。去年绍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低于全省平均20.6个百分点,今年差距虽然逐渐缩小,但上半年绍兴还低于全省平均3.4个百分点,且亏损面比去年底还扩大了1.5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建设仍显困难。一是项目落地仍比较困难。由于受土地指标限制和基本农田、征迁等问题影响,部分重大项目落地仍较为困难。二是资金供给压力仍较大。随着国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清理、核实和规范,建设资金后续供给压力将不断加大,资金筹措难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三是政策处理更趋复杂。特别是一些线性工程,由于点多面广,涉及不同区域,政策处理难度较大。
  ——转型发展压力仍然较大。今年上半年,绍兴经济在转型中较快发展。下半年,生产成本上升,欧洲债券危机影响显现,我市部分产业整合提升向纵深推进,企业效益的改善仍较为困难,部分指标增长低于全省平均的局面还难以好转,推进区域转型发展承受的压力仍较大。
  (二)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分析。(1)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由升转稳”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虽整体复苏,但仍存在不小变数;国内经济虽回升向好,但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选择;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地方回旋空间变小,绍兴转型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2)下半年绍兴经济将逐渐走稳。投资虽然受到房地产新政及地方融资平台整顿等因素影响,但随着我市大城市、大平台、大产业的建设,投资增长将总体较快。消费激励政策的效应虽有不同程度减弱,但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和城乡一体进程的不断加快,总体可保持稳定增长。出口虽会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外溢影响而放缓增长,但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预计全年出口总额仍可超过2008年水平,同比有较快增长。(3)全年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从支撑发展要素和发展趋势看,下半年我市经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趋势,全年经济增长将会呈现一季度高开、二季度略降、下半年回稳的曲线,全年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建议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应是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绍兴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早、冲击最大的城市之一。当前经济进入复苏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保持平稳发展好势头。具体建议做到“五个坚定”:
  1、坚定转型发展信心。今年以来,绍兴在多年前及2009年没有顾得上解决的转型升级问题,被急迫地提上了解决日程。在转型发展中,横向比较增长速度慢了。对此,要坚定信心,清醒看到当前正在凝聚的转型发展好势头:一是在产业扶持政策的鼓励下,实业投资,尤其是升级投资一改前几年低于全省平均增长,崭露出新局面;二是部分行业转型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印染、精细化工等行业集聚整合工作实质性启动;三是二季度企业家信心、企业景气指数继续平稳运行,两项指标继续运行在“较为景气”区间。
  2、坚定转型升级试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牺牲眼前一些增长速度、效益是难免的。当前,要继续着眼长远抓好几项工作:一要整合政策,集中资源、财力积极鼓励几个重点发展的行业,改变天女散花式的现状。二要继续鼓励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着重推动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引进国外知名的服务企业,加大与中央直属企业和国内大型服务企业的对接力度;鼓励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确保转型企业加快发展。三要抓好开发区提升发展。四要加快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积极培育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绍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3、坚定扩大有效需求。今年以来,全市投资、出口和消费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但由于多年积累的效益低下等原因,GDP、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对落后。但有效需求将最终会反映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上。因此,当前要继续致力于提高有效需求,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一要大力促进投资增长,继续实施“三年建设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投资,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二要继续抓好市区商贸服务业,培育增长的新亮点;三要积极鼓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积极进口生产急需的原材料和设备,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固和提升外贸增长优势。
  4、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之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一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实现全市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实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大力推动我市低碳经济发展;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大力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以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业。三是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全面完成“清水工程”前三年任务,及时启动新三年计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推进曹娥江、浦阳江、鉴湖和平原河网水环境整治。
  5、坚定做好服务企业工作。首先要树立企业是税源之基,是发展之源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保护好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要结合“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列出一批在市域范围内可以协调、可以流转的重大项目,以领导挂号方法给予尽快解决。第三要与企同利。税收征收不搞竭泽而渔,不急功近利,继续合法合理征收,继续执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