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经济运行
2008年全市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08-10-15 00:00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字号:[ ]



坚持保稳促调  致力转型升级
——1-3季度绍兴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前三季度总体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践行“两创”总战略,积极落实省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合理应对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推进转型升级,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前二季度相比,增长稳中趋缓、转型不断加快、保稳压力增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增长稳中趋缓
  ——从经济总量上看:1-3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0.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93亿元,分别增长20.0%和22.8%,比上半年回落1.3和0.8个百分点;自营出口总额135.12亿元,增长33.6%,比上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实到外资5.97亿美元,下降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7.34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437.34亿元,分别增长15.0%和9.1%,比上半年回落0.5和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85亿元,增长20.3%,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8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148元,分别增长10.1%和15.0%,比上半年回落0.1和0.7年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其他指标较上半年均有所回落。

(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较)
指  标 今年1-9月 去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 2008年全年计划指标
 总 额 增长% 增长% ±百
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绍兴市生产总值   13.7  10.2  12 
财政总收入 220.72 20.0 28.6 -8.6 21.3 -1.3 12 +8
#地方财政收入 117.93 22.8 29.5 -7.3 23.6 -0.8 13 +9.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87.34 15.0 10.9 4.1 15.5 -0.5 10 +5.0
#工业性投资 437.34 9.1 9.0 +0.1 11.6 -2.5 9.2  -0.1
自营出口总额 135.12 33.6 33.7 -0.1 38.9 -5.3 15 +1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9.85 20.3 16.1 +4.2 19.8 +0.5 13 +6.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798 10.1 14.0 -3.9 10.2 -0.1 8 +2.1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10148 15.0 13.8 +1.2 15.7 -0.7 8 +7.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6.0 102.8 -3.2 106.6 -0.6 低于全省平均

  ——从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看: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均保持20%以上增长,其中诸暨和市本级比上半年加快3.4和1个百分点,其他县市均有所回落,上虞回落幅度达7.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差异较大,绍兴、越城、新昌分别增长26.1%、25.3%和20.2%,分别高于全市平均11.1、10.3和5.2个百分点,但越城区较上半年回落17.3个百分点;诸暨、嵊州增幅相对较低,分别增长9.1%和8.4%。工业性投入指标,嵊州和新昌分别增长17.8%和17.0%,高出全市平均8.7和7.9个百分点,绍兴、诸暨和上虞等传统工业强县(市)增长相对较慢。自营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新昌、诸暨增幅超过40%,上虞、嵊州增幅也分别达到38.8%和36.8%,绍兴县和市区分别低于全市平均5.7和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市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8.7个百分点,其他县市均低于全市平均,但增幅比上半年均有所上升。(前3季度增幅与上半年比较详见附表1)
  ——从产业分类上看:
  农业实现平稳增长。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全市可望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增产。蔬菜、蓄牧特色主导产业走势稳健,三季度生猪存栏数87.40万头,出栏数112.98万头,分别增长14.89%和23.36%。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前三季度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4家,总数达到1209家;61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14.0%;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增投入6.87亿元,累计达35亿元;新增绿色食品9只、无公害农产品90只、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8个、中国驰名商标6只、中国名牌产品6只。开放农业再创佳绩,净增农业外拓基地184.4万亩。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007.48亿元,增长16.1%,比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从县域经济看,诸暨、新昌、嵊州、绍兴分别高于全市平均2.5、1.5、1.2和0.6个百分点,市区、上虞分别低于全市平均1.9和3.4个百分点。从行业用电量看,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3.1%,较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嵊州、诸暨增长最快,分别为12.5%和9.3%,新昌、绍兴、上虞分别增长4.4%、1.7%和1.4%。从行业结构看,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医药制造、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8月分别增长54.5%、26.0%和52.1%;纺织和服装业增速明显放缓,分别增长14.3%和7.7%。
  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商贸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63.25亿元,增长25.7%;60只重点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13.7亿元。旅游业稳步回升,1-9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0.70亿元,增长15.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8.9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1878.56万人,入境游客29.61万人,分别增长13.6%和18.6%。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1-9月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22.4%,但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56.0%和50.7%。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47.03亿元,比年初新增583.8亿元,同比多增169.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94.33亿元,比年初新增303.3亿元,同比少增34.8亿元;贷款短期化特征明显,工业贷款连续多增,服务业贷款投放较多,房贷继续收缩。保险业稳步发展,1-8月全市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30.18亿元,同比增长24.0%。
  ——从需求结构上看: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34亿元,增长15.0%,比去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增长9.1%,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20.8%,比去年同期低3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投资成热点,1-8月全市限额以上完成投资15.39亿元,增长96.5%。外商投资有所回落,1-9月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122个,新增合同外资11.07亿美元,实到外资5.97亿美元,分别下降22.8%和4.7%,其中欧美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和光伏等新产业成为引资热点。
  对外贸易延续较快增长惯性。前9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8.17亿美元,增长33.9%;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35.12亿美元,增长33.6%。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8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分别增长49.3%和113.5%;出口市场增加到199个国家和地区,在保持欧美等传统市场平稳增长的同时,对拉美和非洲出口增长分别高达55.6%和44%。
  消费增长在全省保持前列。1-8月,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95.95亿元,同比增长20.4%,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5亿元,增长30.1%,居全市之首。汽车销售呈现最大亮点,1—8月,我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总额达44.19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全省平均高出16.2个百分点。从消费市场看,城镇市场好于农村市场,批零贸易业好于住宿餐饮业。物价水平逐月回落,1-9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106.0%,比上半年低0.6个百分点。
  第二,转型不断加快
  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一是三次产业发展更趋合理。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增长,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二是工业内部结构持续改善。新兴产业产出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纺织产业投入逐步向服装、家纺类转变;1-9月,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6.5%提高到67.4%,技术、设备等技改类投资占比由去年的61.5%提高到62.1%。三是产业空间布局趋优。1—8月全市12个开发区及镜湖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5%,增幅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占全市的4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性投资和自营出口总额增幅分别达到17.9%、13.2%和42.6%,分别高于全市2.4、1.4和7.2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1-8月,新增专利申请量11575件,专利授权量5336件,分别增长116.8%和50.3%,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位;每万人专利申请量26.58件、每万人专利授权量12.25件,均列全省第一位。1-9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82.44亿元,增长20.3%,高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4.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2.0%,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67.41亿元,实现利润46.78亿元,分别增长33.1%和115.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7.0个和88.1个百分点。二是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绍兴县政府出资6000万新建浙江纺织工业研究院,打造纺织创意产业基地;上虞重点培育电光源产业,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三是金融创新不断深入。建立2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龙山赛伯乐创投公司,积极推进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浙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入驻绍兴。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一是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果。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降幅高出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列第三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2%,单位GDP电耗下降2.6%。1-8月,全市767家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下降5.2%。二是污染减排大力推进。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全面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上半年SO2和COD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8.9%和41.1%。
  第三,保稳压力增大
  一是企业经营风险有增无减。受宏观调控、外部环境恶化、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持续叠压,我市企业景气指数不断下滑(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6.8,比上季度减少9.3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6.2点),反映生产状况的用电量增幅全省末位(1-8月绍兴工业用电量增长3.3%,低于全省平均4.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1-8月工业企业亏损面16.9%,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70.5%)。作为支柱产业的纺织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织造、印染、化纤、服装行业利润小幅增长或负增长,部分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纺织产业链上的个别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投资步伐过快、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已出现停产、破产案例,如全市产值规模最大的华联三鑫石化、新加坡主板上市印染企业江龙控股等。由于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市场淘汰机制被成倍放大,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在短期内又难以见效,我市经营风险存在扩大的可能性。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走访,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在应对困境时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即使停产、半停产后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反而是个别管理水平升级跟不上规模过快扩张的较大型企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尽管这种风险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我们应更加密切关注此类大企业、大集团的经营状况。
  二是增长引擎制约明显。尽管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但由于我市消费需求总量偏小,且受通胀因素影响较大,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而作为我市GDP增长最大拉动力的出口需求已显疲态,纺织等出口大户尽管为“保市场”继续维持着较快的增长,但外部需求的减弱和盈利空间的压缩,注定这种增长不可持续,如对美出口贸易7月份出口2.3亿美元,8月份仅1.9亿美元,下滑势头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状态,尤其是工业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企业投资更加谨慎。1-9月全市新开工项目2293个,下降8.1%,计划总投资416.34亿元,下降8.8%;在现有的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中,亿元以上拟建项目仅103只,其中5亿元以上14只,明显少于去年。同时,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仅120.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回落28.0和9.0点。需求的持续减弱,说明我市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依然较大。
  三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比重提高不快,未达预期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快。经济增长热点仍然不多,新兴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一时难以填补纺织业下滑缺口。工业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效益分化比较严重,全市十大工业行业中有三大行业为负增长,六个县(市、区)中越城区为负增长,绍兴县和嵊州市增长不到2%。企业议价能力不高,成本消化能力差,前8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53%,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111.57%,两者价格倒挂超过8个百分点。环境压力依然较大,增长的趋缓部分减轻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但一旦经济走出低谷,反弹压力不容小觑。事实上,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当前我市抗风险、保增长压力增大的根本原因。
  四是转型能力有待提高。从转型的主体来看,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惠企政策激励下,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由于受制于自身能力局限和低迷预期,或是认为转型无门,或是等待观望,且企业家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转型的要素供给来看,创新要素明显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高;转型人才缺乏,中高级服务业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转型的需要;资金要素供给也有待多元化,融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业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空间要素长期受制,1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中有8个开发区规划范围内面积开发完毕,产业空间布局亟待优化。从转型的载体来看,中心城市集聚能力、辐射能力不强,难以对转型要素形成较强的吸引力,难以对县域经济转型形成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近期挑战或大于机遇
  一是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出口市场形势严峻。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尽管西方国家采取了大规模金融救市方案,但金融市场仍然动荡难安,并且不可避免影响到实体经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将降至3.9%和3%,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特别是日本、美国、欧元区等2009年几乎都将接近零增长,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已陷入经济衰退,或处于衰退边缘。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6.9%和6.1%,低于去年的8.0%。
  全球经济的衰退必然导致出口市场的萎缩。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增速很可能从今年的26%下降到明年的接近于零。而欧盟是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前8个月对欧出口达23.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1%,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3.6个百分点,欧盟经济的衰退必将严重影响我市外贸出口。因此,总体来看,四季度和明年的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以出口拉动型为主的绍兴经济面临重大考验。
  二是国内经济周期回落,宏观政策由寒转暖。从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经济已呈逐月回落态势。中科院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放缓至10.1%,2009年在不出现大的变动的情况下将增长9.5%。尽管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仍应对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谨慎乐观,因为GDP增长速度仍在合理区间之内,且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相对封闭的金融环境也为我们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为应对外围经济波动,防止经济快速下滑,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已明显转向,货币政策方面已逐步放松信贷规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扩大资金供给;贸易政策方面,在多次下调出口退税后首次提高纺织行业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方面,正酝酿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等;此外,据悉有关方面还正在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规模提高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暖风频吹,表明中央宏观调控思路已发生重大调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已成为目前的主基调。因此,国内宏观环境正朝着有利于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政策面将逐步宽松。
  (二)发展趋势:稳中趋缓,长期向好
  一是全市经济仍有回落趋势,但绝大部分指标能按计划完成。基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仍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对外部需求的影响和对国内需求的负面作用还未完全显现,而我市经济又已步入调整周期(如下图),四季度经济下滑势头仍可能持续。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在10%以下,低于预期2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其他计划指标预计都能完成年初目标,但增幅将继续有所回落;工业性投资较二季度有所回落,完成年初570亿元目标仍需努力。
  二是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比较优势加速转换。全省经济在此轮调整中也呈逐步回落势头,但各地市回落幅度不一。从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看,GDP增幅今年上半年与2007年相比,丽水、温州、台州、绍兴和宁波分别回落5.4、5.0、4.4、4.1和3.4个百分点,降幅超过全省平均,绍兴与丽水增幅并列全省第8位,仅高于末二位的台州、温州0.1和0.9个百分点;舟山、衢州、金华、嘉兴、杭州经济表现仍相对活跃,增幅分别超过全省平均3.5、2.1、1.2、1和1个百分点。从供给指标看,1-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温州、台州和绍兴列末三位,分别增长12.7%、15.9%和16.8%,舟山、衢州、丽水超过35%,表现为强市不快、弱市不慢的特点。从需求指标看,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增幅各地市差距不大(最高最低相差1.2个百分点),绍兴以20.4%排在第一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差距较大,舟山达52.9%,杭州、衢州均在20%以上,嘉兴、湖州、台州也在全省平均(17.3%)之上,温州、丽水、金华最低,绍兴低于全省平均3.2个百分点,低于台州3.3个百分点,高于温州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8位;自营出口总额指标增幅差异也较大,舟山、湖州、丽水、绍兴、台州在30%以上,杭州、温州、金华低于20%。(各地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见附表2)
  总的来看,相对不发达地区增长较快,包括绍兴在内的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宏观环境的反应则比较强烈,增速回落明显。绍兴的GDP、工业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指标位置靠后,自营出口和消费增长相对较快,与同类城市相比,绍兴落后于嘉兴、湖州,稍好于台州和温州(但差距不大),因此,决定我市增长位次能否前移,关键还得看第四季度投资与出口两大指标。按照目前的形势,我市全年GDP指标预计总量仍为全省第4,增长位次预计第8或第9。
  可以预见的是,在诸多不利外部因素影响下,省内及长三角区域竞争将围绕保稳促调主基调在三个方面表现得更加激烈:一是市场定位趋同,国内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二是产业定位雷同,招商引资将更加激烈;三是保稳措施相似,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是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尽管近期连续遭遇多重压力,但绍兴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长期看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理由如下:第一,国内经济仍将保持稳健运行态势。物价水平将逐步回落,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也将理性回归,这为我市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一方面国家和省市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另一方面政策的利好效果也将在明后两年逐步显现。第三,外部市场的刚性需求仍在。随着欧美国家人民财富的大量缩水,中低档的纺织品需求反而有所上升,恰好符合我市纺织产业结构特征,同时纺织品需求在拉美、非洲等地也较快增长,加上汇率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我市外贸出口在增幅有所回落的基础上仍将继续较快增长。第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扩大。包括嘉绍跨江通道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发展环境。第五,市场主体总体健康。调研中发现,经过几年来的宏观紧环境的洗礼,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意识、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投资更加理性,目前的增长趋缓是企业战略性收缩的反映。同时,我市纺织产业的集群优势仍在,相对于其他地区仍然更具竞争力、更具抗风险性。因此,一旦环境转好,绍兴经济仍将较快回升。第五,转型升级的趋势比较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对转型升级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绍兴经济将在增长放缓的过程中找到转型支点。
  三、下步工作重点建议
  下阶段经济工作,我们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按照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
  1、全力完成目标任务。目标就是动力,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再接再厉,力争在困境中收好官、扫好尾,为明年经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要提振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贵重”,要学会辩证看问题,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压力既是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政府体现作为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二要把握工作重点。经济工作是中心,当前要着力抓好“稳定经济”、“转型经济”、“民生经济”工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到经济工作的大局中来。三要抓好工作进度。要认真对照年初目标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争分夺秒赶超进度,快的要更上一层楼,慢的要再加一把劲。
  2、力保经济平稳增长。现阶段要全力做好防止经济过快下行和防止风险扩大化的“双防”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一要及时科学有效处置突发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程序,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给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二要全面落实既定政策措施。按照全市一系列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全面推进银企政合作共赢,全面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加快实施暂停征收、减免或缓征129项涉企行政事业和服务性收费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三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建立健全市、县(市、区)、镇(开发区)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切实加大对资金需求结构的分析,强化对大企业、大集团资金信息的监测,完善政府和金融系统的信息交流平台,对现阶段遭遇资金困难的企业实现提前帮扶。         三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继续加大对转型升级的科学引导,挖掘先进典型,宣传转型经验,坚定“坚持就是胜利”的决心与信心,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全面加强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必须千方百计促进投入的稳定增长,优化投入结构。一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进一步落实市领导与33只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对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督查,切实提高项目服务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争取及早发挥投资效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570亿元。二要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是要抓好钦寸水库、嘉绍跨江通道、绍诸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做好投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要及时摸排明年重大项目。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抓紧摸排一批产业提升项目、新产业发展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城市功能提升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等,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支持。
  4、提升拓展两个市场。在巩固提升国际市场的同时,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鼓励企业全力拓展国内市场,坚持外向型经济和内向型经济两手抓。一要外优结构。重点是要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继续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争取各类出口名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切实提高行业定价权,提升共同应对各类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近期特别要加强对有关国家进口商的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客商资信调查、结算货币合理选择、新兴市场开拓等工作,确保外贸业务稳定发展。二要内扩规模。支持企业积极利用国内较快的需求增长缓解外需放缓的不利影响,通过建立营销网络、创建名牌名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等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5、不断优化要素供给。一要加快金融创新。近阶段重点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大力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企业,扩大股权质压等业务范围,支持银行业积极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要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利用行政中心迁建契机,优化规划布局,加快城市北进步伐,全力挖掘中心城市空间资源,为大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空间,合理布局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积极争取袍江新区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出口加工区。抓紧研究跨江大桥区块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三要加快创新步伐。继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力突破共性技术,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各级各类研发中心、创建新标准下的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做好专利申请服务工作,全年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力争超额完成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
  6、切实维护价格稳定。继续加强对政府调价项目的计划管理,妥善把握污水处理费调整等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管,认真落实各项价格干预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众利益。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7、尽早谋划明年思路。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大城市建设和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等的举措。
 

附表1:
前三季度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上半年比较
 全市 市区 #越城区 绍兴县 上虞市 嵊州市 新昌县 诸暨市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增长% ±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 22.8 -0.8 20.3 1 - - 27.0 -1.7 21.5 -7.8 20.7 -1.7 29.3 -1.8 20.3 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0 -0.5 6.2 3 25.3 -17.3 26.1 3.5 15.8 -4.1 8.4 1.9 20.2 -2.7 9.1 -4.9
#工业性投资 9.1 -2.5 9.2 1.3 3.4 0.2 8.3 -1.4 7.8 -3.5 17.8 2.4 17.0 1.8 5.9 -8
自营出口总额 33.6 -5.3 29.9 -9.9 - - 27.9 -8 38.8 -3.9 36.8 -11.1 44.7 -3.2 41.4 5.7
外商实际投资 -4.7 -29.5 -14.4 24.7 -62.6 -20.3 -14.3 -32.6 81.3 -152.5 -12.0 -205.3 -79.3 2.7 3.6 -6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3 0.5 29.0 -0.1 15.9 0.1 19.2 0.4 17.5 0.7 15.8 0 14.4 0.5 19.0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 -0.1 6.1 0.4 - - 14.1 -0.4 11.3 0.5 12.5 0.2 7.5 2 12.1 -0.6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15.0 -0.7 - - - - 14.0 1.1 16.1 -2.4 15.2 1.4 15.8 0.7 14.6 -1.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6.1 -1.9 12.7 -3.5 5.8 -2.1 16.7 0 14.2 -5.1 17.3 -5.5 17.6 -3.5 18.6 -0.7
工业用电量 3.1 -2.3 -1.5 -1.6 - - 1.7 -2.9 1.4 -4 12.5 -0.2 4.4 -2.7 9.3 -2.6
注:地方财政收入中市区指市本级。
附表2:
1-8月省内11个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亿元、%
地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自营出口(亿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全省 26251 18.5 4757 19.8 5048 17.3 1034 24.3 1432 24.4
杭州 6099 17.7 1010 20.1 1008 25.1 227 14.8 348 28.4
宁波 5705 17.7 788 19.6 929 15.7 310 25.0 290 23.6
温州 2236 12.7 694 19.4 357 7.2 79 18.1 127 18.7
嘉兴 2432 19.4 375 19.6 575 19.9 94 25.6 95 25.7
湖州 1400 24.1 244 19.3 308 17.8 33 42.2 53 20.6
绍兴 3519 16.8 396 20.4 542 14.1 119 35.4 107 22.8
金华 1600 18.1 420 19.8 292 11.0 59 19.1 84 24.1
衢州 478 40.2 138 19.2 197 22.1 6 28.2 25 25.2
舟山 408 47.0 102 20.0 248 52.9 19 62.6 32 30.3
台州 1919 15.9 456 19.7 386 17.4 80 30.3 89 22.3
丽水 453 35.5 132 20.0 139 8.2 7 40.3 26 13.8
省内位次 3 9 6 1 4 8 3 4 4 7
上半年位次 3 9 6 2 4 7 3 4 4 6
2007年位次 3 9 6 2 4 8 3 7 4 4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