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产业发展
发改观点 | 关于我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思考建议

发布日期:2020-07-17 10:33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市粮食物资局)字号:[ ]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目前已具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引领未来的重量级核心技术与核心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国内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强省和国家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2017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和发展路径。为积极抢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打造若干个具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结合省、市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产业规划布局

当前,省内杭州、宁波、嘉兴、绍兴、丽水等地均在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各地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强劲。为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建议省级层面强化统筹协调,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优势基础,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及其关联产业在省内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高标准建设嘉兴中新嘉善智能传感和绍兴集成电路两大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指导支持绍兴创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避免出现低水平的无序建设和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力争将我省打造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

二、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区域,各地可以形成很好的产业互补,也具备推进区域分工协作、产业联动的有利条件。对此,应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接轨上海,积极联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在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培育、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快合作步伐,形成若干个高质量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构建起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生态。

三、加快产业补链强链

我省在设计、制造、原材料生产等环节和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在制造工艺技术、核心原材料国产化以及产业链完备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建议围绕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的全产业链,加快编制产业链精准招商地图和有关工作方案;紧盯薄弱环节,聚焦重点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积极引进我省急缺的集成电路配套产业、领军型企业、标志性项目和有关研发中心、生产中心等,加快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企业间、产业链各环节间的配套协作,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核心专利,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集成电路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受限于城市能级、区位限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市在专业人才培养、高端智库支撑等方面还相对欠缺。建议通过“内育外引”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一方面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和企业研究院等载体,探索开设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学科,另一方面加快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专业型人才。省级层面还可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专家智库,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组织论证评估,积极破解有关痛点、堵点和难点。

五、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集成电路产业对落户区域的环境容量、土地空间、公共服务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前期投入很大。建议省市县三级加强联动,制定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配套性政策,充分发挥各地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大基金支持,在土地、能耗、税收等资源要素上给予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适当倾斜,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助推重大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