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及市“两会”精神,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推进顺利,经济运行呈现“稳开稳进、转中趋好”态势。 一、“稳开稳进”是指主要指标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基础上,窄幅区间运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进。 1、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春粮面积32.97万亩,增长11.4%。蔬菜播种面积保持稳定,达到59.2万亩。春茶总产量1.61万吨、产值17.34亿元,分别增长5.48%、9.53%。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完成投资4.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5%。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共完成投资0.88亿元。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4.2万亩,完成省考核任务52%。启动“十大”农家乐规范提升发展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上半年共完成交易437宗,交易额1.35亿元。诸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嵊州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扎实推进。 2、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从规上工业看,1-6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7.4%,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月度均保持7%以上增幅,排名全省第7,较去年同期上升4位。各区、县(市)增速都在7%以上,特别是上虞区(8.3%)、诸暨市(7.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911.2亿元,增长11.7%,连续4个月保持11%以上增幅,排名全省第8,较去年同期上升2位。 从行业看,36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3.3%。主导行业形势较好,增加值占比前十行业9个实现增长,其中专用设备(28.3%)、纺织(13.3%)、通用设备(13.3%)、汽车制造业(12.0%)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效益看,1-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3.9亿元,增长13%,比去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比去年同期上升6位;分区域看,大多数区、县(市)规上工业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嵊州市增长75.3%、越城区(高新区)增长33.4%。亏损企业660家,同比下降10.1%,亏损面14.9%,低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从用电量看,1-6月,全市累计工业用电145.97亿千瓦时,增长7.7%,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较去年同期上升5位。其中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用电分别增长17.2%、12.4%,增幅明显。分区域看,除越城区(-0.48%)外,其余区、县(市)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特别是诸暨市增长11.86%、柯桥区增长10.72%。受理工业行业新装、增容申请74.99万千伏安,增长48.9%;工业行业净增用电户数2389户,净增容量33.48万千伏安。从PMI指数看,1-6月,我市PMI均值51.9%,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处于经济扩张区间。尤其是小型企业PMI指数在5月末首次上升到景气区间后,6月末达到51.6%,与大中型企业差距进一步缩小,回暖迹象比较明显。 3、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商贸方面。今年以来,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1-6月,实现网络零售额173.9亿元,增长48.5%,较去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为一年来最高增幅,排名全省第4,较去年同期上升4位。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514.78亿元,比年初增加410.60亿元,增量居全省第4;存款余额7738.13亿元,比年初增加348.16亿元,增量居全省第6。存贷款增量较去年同期排名靠前。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527.11亿元,同比多增444.27亿元。旅游方面。1-6月全市旅游总人次4946.65万人次,增长16.9%;实现旅游总收入514.01亿元,增长17.2%。50个重点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4.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91%,浙江国际赛车场、诸暨米果果小镇等项目全面启动,投资10亿元的兰亭安麓酒店正式试营业。邮政业务方面。1-6月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1.6亿元,增长44.1%,高于全省平均5.1个百分点;快递收入累计完成12.17亿元,增长28.9%,排名第3。房地产销售方面。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93.72万平方米,增长38.7%,高于去年同期17.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13.96亿元,增长48.1%,高于去年同期32.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增长13.1%。 4、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4亿元,增长12.6%,全省第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1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2%,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9.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较去年同期上升1位。服务业投资增长21.9%,高于全省平均10.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2,较去年同期上升2位。各区块中,除滨海新城(7.4%)外,其余区块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越城区(高新区)增长22.3%、诸暨市增长12.2%。截至6月底,全市69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1.9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63.6%,61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8.5%。全省集中开工项目推进顺利,今年第一批5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18亿元。 5、外贸保持回升态势。1-6月,全市进出口969.0亿元,增长13.4%,较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0,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900.9亿元,增长14.5%,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6,较去年同期上升5位;进口68.1亿元,下降0.1%,降幅比1-5月收窄1.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诸暨市出口增长41.9%,增势强劲;越城区(8.1%)、嵊州市(7.1%)、新昌县(8.9%)增速较慢。从出口市场看,我市对前三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1.5%、16.2%和1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9.7%。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6%,占全市出口值的20.7%,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增长7.7%,占60.2%。新批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5.4亿美元,增长10%,投资额全省第3,如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830万美元在泰国并购诺而达加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6、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6月,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44元,增长8.7%,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58元,增长8.9%,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6。 二、“转中趋好”是指“八大战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市委市政府推动转型升级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落地,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动能在创新中成长,环境在改革中提升,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1、产业转型坚定向前。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进。省级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批复,柯桥区获批创建国家级纺织印染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印染化工落后产能整治力度加大,截至6月底,完成印染企业整治93家、化工企业整治147家。传统产业税收恢复性回暖,1-6月,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十大传统产业税收80.48亿元,增长23.3%,高于制造业税收增速7.8个百分点,占制造业税收比重54%,较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通过转型升级,一批中小企业依靠产品创新,以“小而美”特色成为细分行业中的领头羊,上半年,全市培育认定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118家。新经济积蓄发力。1-6月,全市规上新兴产业增加值323.2亿元,绝对值在全省排名第3,增长7.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7.2%,高于全省平均1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782.8亿元,增长21.9%,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绍兴制造”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浙江制造”认证产品实现“品字标”全覆盖,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公司以品牌价值160.83亿元位列“浙江制造”品牌价值百亿企业榜单第4名,菲达环保等6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袍江洋泾湖工业设计小镇建设全面启动。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1.6%和27.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14.6个百分点。 2、精准招商成效明显。招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统筹全市越商回归、招商选资、央企合作、军民融合等工作,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优势产业“补链”和传统产业“强链”三大目标,实施精准招商。内外资引进齐头并进。上半年,全市实到内资341.6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5%。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9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97%。引进项目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和高端装备、现代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如落户上虞的投资30亿元的康龙化成医药研发中试基地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金属合金材料项目,落户滨海新城的投资51亿元的智能净水和饮水器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新昌的投资10亿元以上的浙江恒鹰江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燃气机叶片建设项目,以及即将签约的落户柯桥的意大利时尚设计港项目等。全市实到外资7.75亿美元,增长75.6%,高于去年同期3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67.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4。其中,柯桥区(210%)、袍江开发区(104%)实到外资增长同比超过1倍,新昌县(3.3%)增速相对较缓。新批(含增资)外资项目261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90个,特别是诸暨市30个、柯桥区25个、上虞区15个,如落户柯桥的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浙江昇荣科技汽车动力谷项目、落户嵊州的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科普物联网科技项目。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去产能有新突破。出台2017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1-6月,淘汰印染3.1亿米、医化10164吨,腾出用能63580吨标煤,完成整治提升“低小散”块状企业(作坊)1829家,处置“僵尸”企业30家。去库存有新举措。全面启动1000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项目,新拆迁项目全部采用货币安置,同时实现越城、柯桥、上虞三区“房票”打通使用。截至6月底,全市商品房可售面积1125.9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4.44个月,其中商品住宅可售面积525.11万平方米,去化周期7.99个月。去杠杆有新进展。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进资产证券化,今年以来,共实现直接融资246亿元,全省第3;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累计分别达到67家、78家,均居全省第3;13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交易金额28.97亿元。积极处置不良贷款,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0.05亿元,比年初减少1.15亿元。降成本有新成效。制定实施降成本行动方案,今年来共为企业减负68.2亿元。 4、创业环境得到优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重点围绕优化提升涉企审批事项、简化商事登记流程等工作,切实优化创业投资环境。制定《投资项目审批综合受理优化方案》,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将建筑施工图、防雷装置设计、消防设计等审查统一纳入综合性审图中心,施工图审查不断简化。在全市推广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订单式服务机制,上半年共有101个企业投资项目进入高效审批流程。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外贸企业设立实现“十一证联办”,办理时间上从10多天缩减到2个工作日。建立“一地备案、全市通用”的工作机制,推进中介服务全市互联互通,中介机构竞争更加充分,服务效率有效提升。打好人才战略组合拳,继去年出台“人才新政20条”后,今年又面向优秀毕业生、高技能人才和外国专家智力推出三大工程、四大政策;绍兴市“****”产业园创建成为省级“****”产业园。制定出台包括打击逃废债、避免以物抵债双重征税等12条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