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 > 体制改革
我市规范“中介超市”建设助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

发布日期:2017-07-21 10:1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字号:[ ]


  2013年以来,我市率先探索实行中介机构集中式办公、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经过四年的改革探索,全市中介机构从分散式管理到进入平台实现“超市化”集中服务,彻底改变了此前没有服务承诺时间、收费标准不统一、办理进度缓慢的局面,有效破解了审批乱象,为涉企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打破区域垄断,废除“红顶中介”。清理取消各种行业性、区域性的中介市场保护政策,废止不合理的准入门槛,规定中介机构“一地注册,全市通用”,只要在市本级和区、县(市)任一“中介超市”入驻,其他地区都一视同仁,允许在当地开展相关业务。据统计,目前外地中介机构在全市承接中介业务数量占比达1/3以上。以施工图审查中介机构为例,在“中介超市”建立以前,绍兴的施工图审查基本集中在一家单位,审查速度较慢,业主选择余地很小,而今入驻的中介机构达 5 家(市内 1家,市外4家),均有业务承接,有效增加了市场供给,破解了图审中介垄断的历史性难题。
  二、搭建网上平台,实现“互联网+中介服务”。开发运营“绍兴市暨越城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为项目业主、中介机构、管理部门搭建统一的政策宣传、信息查询、咨询沟通、网上办理、服务评议的网上综合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通过网上申报和网上确认;项目业主从网上查找所需中介机构并与其进行业务对接,实现网上办理;中介机构全部实现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结;“中介超市”相应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行政服务中心通过网上评价完成对中介机构的办件考评。
  三、明确规范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进入超市的中介机构一律实行“统一服务承诺时间、统一规范收费标准、统一服务标准”,中介机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办结时间大大缩短,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从绍兴实践看,“中介超市”建立后,中介服务事项平均办结时间比入驻前缩短了40%以上,企业通过“中介超市”办理相关审批事项费用较之前下降20%以上。如以前需要80至100天才能受理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现在缩减至50天以内;建设项目设立安全项目预评价报告编制和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也分别从原先的90天、45天减少至45天、7天。
  四、加强试点带动,倒逼“改革深化延伸”。中介服务在整个审批链条时间分布上占据2/3以上,直接影响审批效率。绍兴借助“中介超市”不断探索创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开展了相关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改革工作。如环评、能评、水保、项目核准等环节可以实现同步并联进行,倒逼审批部门加速审批进度;再如地籍测量、规划测量和房产测绘以前需要多家中介机构实施,通过“中介超市”引导企业“三测合一”,压缩测绘费用20%以上。
  五、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为确保“中介超市”运行取得实效,建立健全“中介机构”考评机制,科学设置各类中介机构考核指标,不定期对中介机构的经营业务、资质、收费等情况开展督查,并借助“信用绍兴”平台,建立中介机构红黑榜,推动建立“中介超市”管理长效机制。随着各级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电子政务广泛应用以及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互联网+行政审批”、“ 互联网+中介服务”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为“中介超市”复制推广提供了可能以及可靠保障。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