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市“两会”决策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工作举措有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开局良好、动能集聚”的态势,实现“开门红”。
“开局良好”是指一季度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回升向好,包括核心指标在内的绝大部分指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各区、县(市)发展齐头并进,全省排名明显进位。
表:绍兴市1-3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2017年1-3月
|
2016年1-3月
|
增速(%)
|
全省
位次
|
增速(%)
|
全省
位次
|
地区生产总值
|
7.5
|
8
|
4.3
|
11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7.4
|
6
|
3.3
|
11
|
工业用电量
|
8.7
|
4
|
-0.3
|
10
|
固定资产投资
|
13.6
|
5
|
8.8
|
10
|
其中:工业投资
|
2.3
|
9
|
7.4
|
7
|
基础设施投资
|
28.5
|
5
|
45.7
|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20.2
|
5
|
-11.7
|
10
|
服务业投资
|
22.6
|
1
|
8.8
|
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9.9
|
1
|
9.1
|
9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4.7
|
6
|
7.6
|
8
|
外贸出口
|
19.3
|
3
|
-8.6
|
8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
|
6
|
4.4
|
10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6
|
5
|
7.3
|
10
|
1、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市春粮面积32.97万亩,增长11.4%。早稻种植面积28万亩。省级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全面启动,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完成投资1.96亿元。
2、工业生产明显回升。1-3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58.2亿元,增长7.4%,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全省排名较去年提升5位。36个行业大类中,26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2.2%;增加值占比前十大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26.7%)、汽车制造业(18.1%)、纺织业(15.2%)、通用设备制造业(14.8%)、医药制造业(13.3%)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3月,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65亿元,增长10%,较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06亿元,增长22%,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大纺织产业利润全面提升,其中纺织、服装、化纤分别增长31%、25.5%和12.5%。
从先行指标看,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62.1亿千瓦时,增长8.7%,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8%,较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工业用电申请容量46.7万千伏安,增长74.1%;工业行业净增户数1183户,净增容量14.21万千伏。货物运输量增长9.8%,高于去年同期9.3个百分点。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2.3%,高出荣枯线,且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最高值。
3、服务业发展稳健。1-3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8.5%,增速快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国金购物城、东方山水二期(酷玩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宝湾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心、袜艺小镇等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349亿元,增长22.6%,增速高于工业投资2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4、有效投资较快增长。1-3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2.6亿元,增长13.6%,居全省第五,较去年同期提升5位,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其中,工业投资247.8亿元,增长2.3%;基础设施投资162.0亿元,增长28.5%;房地产开发投资145.3亿元,增长20.2%。民间投资391.5亿元,增长4.1%。
5、新兴消费加速拓展。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9.9%,居全省第一,较去年同期提升8位。金银珠宝类(31.8%)、服饰鞋帽类(23.3%)、石油及制品类(10.3%)、粮油食品类(10.0%)、汽车类(7.2%)等占比前五的商品零售额增幅较为明显。实现网络零售额65亿元,增长42.4%,较去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居民网络消费73.8亿元,增长27.3%,较去年同期提高16.3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升温,一季度接待游客1873.58万人次,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193.36亿元,增长19.96%。
6、外向型经济提升发展。外贸出口增幅明显,1-3月,全市实现进出口增长17.8%,较去年同期提高29.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9.3%,较去年同期提高2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较去年同期提升5位。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86.3亿元,增长30.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82.7亿元,增长11.9%。从出口市场看,对韩国(69.4%)、俄罗斯(50.6%)、伊朗(48.2%)、东盟(19.8%)、美国(19.2%)、欧盟(17.2%)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外资引进势头较好,1-3月全市实现合同外资6.2亿美元,增长824.1%;实到外资3.2亿美元,增长89.9%。新批外资项目96个,增长166.7%;新批(含增资)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个,同比增加18个,如诸暨市引进韩国百朗德株式会社(系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下属企业),与冠军香榧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浙江冠立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604万美元;柯桥区引进香港昇荣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汽车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6000万美元,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发动机再制造基地。外经工作平稳推进,1-3月,全市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5897万美元,增长53.8%。
7、财政收入稳步回升。1-3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85.7亿元,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5亿元,增长14.7%。从行业看,制造业税收增长15.5%,比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增长6.8%,主要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税收增长。从区域看,各区、县(市)同步发展,越城区(13.0%)、柯桥区(12.3%)、上虞区(18.2%)、诸暨市(15.3%)、嵊州市(19.6%)、新昌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均衡性有所提高。
“动能集聚”是指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精准定位,针对新常态新问题,优化发展思路,主动调整结构,调适发展速度,汇聚新动能,形成新增长点,经济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
经济结构主动调整成效已经显现。产业发展重点更加突出,通过优规划、优政策、优资源、优机制,重点发展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以及黄酒、珍珠等历史经典产业,明确了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成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地区,目前已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年度10项重点工作清单。传统动能加快修复,1-3月,全市大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长9.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利润增长26.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尤其是印染、织造业在淘汰低端产能基础上,分别实现增加值11.4%和18.1%的恢复性增长。开展绿色标杆印染企业创建,启动绿色印染团体标准制定。省级重点市场迎来“开门红”,1-3月,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320.27亿元,增长7.6%;其中面料市场成交额199.84亿元,增长10.5%,钱清原料市场成交额120.43亿元,增长3.11%。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和新昌中国茶市分别实现销售额23.83亿元、13.6亿元,分别增长5.7%和76.2%。新经济培育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1%,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5%,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2%,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8.5%,振德敷料、喜临门等16家企业上榜浙江省首批“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
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成效开始显现。完善招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1-3月,全市累计招引内资到位资金98.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85个,到位资金64.54亿元,占比65.6%。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6.7%,其中产业项目6个,如投资30亿元的康龙化成医药研发中试基地项目、投资20.8亿元的东方山水二期(酷玩小镇)先期项目、投资15亿元的年产12万吨高性能新型铜合板带材生产线项目。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3月,全市69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已有56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0.7%。参加今年全省第一批集中开工活动的5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以非凡状态力推超常规发展,把打好“八大战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聚焦发展瓶颈问题,聚焦群众关注热点问题,聚焦社会发展难点问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落后产能治理纵深推进,1-3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品中聚酯、化纤、平板玻璃、铜材、水泥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6.2%、12.6%、8.9%、8.3%、1.5%;共搬迁集聚或整治提升印染企业37家、化工企业32家,关停整治工业园区(小区)127个,依法处置“僵尸企业”10家。房地产去库存精准发力,1-3月,全市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200.27万平方米,增长22%,销量全省第四、增幅全省第六;商品房成交均价8830元/平方米,上涨5.32%。库存去化周期继续下降,截至3月底,全市商品房可售面积950.2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14.17个月;其中住宅可售面积518.1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8.97个月;非住宅可售面积432.0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46.42个月。去杠杆有新进展,1-3月全市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54%,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时把鼓励企业上市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新增德创环保、美力科技、康隆达、扬帆新材、迪贝电气5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7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企业负担有所缓解,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负39亿元。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公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两批清单共涉及8596项办理事项,占所有涉民涉企事项(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外)的88.9%。“一窗受理、集成办理”顺利推进,乡镇“四个平台”(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建设有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