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功创建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一是坚持企业主导,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深化实施“123”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构筑“雁阵式”企业梯队,加强企业研究机构梯队培育,继续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培育工程,扩面推进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全县10家企业60个实验室开放共享。二是立足开放合作,加快协同研发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企业出题出科研经费、高校出研究生团队、政府出科技计划支持”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继续开展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清零”行动,动态完善“五张清单”,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与大院名校“结亲联姻”。三是突出产出效益,加快资源配置创新。出台《关于坚持工业立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科技、人才、信息化、高新产业等政策,提高科技扶持等政策的精准性。同时,持续加大科技、人才、信息化、高新产业等科技财政投入,确保科技财政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0%。继续推行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中第三方评价制度,定期发布企业科技创新指数。四是强化科技导向,加快领导能力创新。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科技企业、项目、人才等制度,调整充实科技指导员队伍。强化科技创新考核,继续把试点工作列入领导干部“积分制”绩效考核,提高科技创新在考核中的权重,制订专项考核办法,实施通报、排名、约谈、问责等机制,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形成科技导向的用人机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政企联动,全面推行企业内控体系与保密制度,上市公司和驰名品牌、驰名商标、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警企联络室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