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政策性农业保险半年度合计保费5278.4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90%,其中尤以上虞区、柯桥区、诸暨市三地保费增长最快,增幅分别达到72.91%、53.75%、36.20%;政策性农房保险今年投保数量109.95万间,合计保费1099.5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惠农措施。研究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方案,提出完善阶梯式保障标准、扩大保险责任范围、进一步降低农民负担、力争中央和省统一险种全覆盖以及增加地方特色险种等护农惠农措施。其中,越城区及市直开发区在中央、省明确的水稻保费财政补贴标准基础上再追加5个百分点补贴,中央、省、地方三级财政补贴率合计达到98%,并明确各区、县(市)可参照执行。同时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加强对农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二是探索特色品种,积极争取试点。发挥各地农业优势,加强探索地方特色,争取今年全市开办2-3个新品种。今年5月,上虞区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获省批复,试点阶段将主要针对上虞“二都杨梅”种植较集中的驿亭镇、梁湖镇辖区内的杨梅种植户,杨梅种植面积在10亩(含)以上、种植2年以上、符合投保条件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保险试点。除此以外,上虞猕猴桃试点方案已召开评审,柯桥苗木保险方案已成型,新昌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方案也已启动。
三是加强承保管理,及时完成理赔。一方面,规范投保承保程序,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必须有农户的土地承保合同、土地流转证明、政府粮食直补证明或政府的相关种植、养殖证明后方可承保,理赔时必须有政府相关证明方可理赔,另还需进行实地验标、农户回访,确保投保的面积和实际种植面积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提高投保承保透明度,要求在村公务宣传栏公示或政府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后,再进行承保和赔付。上半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赔付1606.19万元,简单赔付率30.43%;政策性农房保险已赔付334.28万元,简单赔付率为30.40%,有效维护了农户利益。 |